18611400087

全国服务热线

技术文章

首页-技术文章-利用小型离子溅射仪的技术方法

利用小型离子溅射仪的技术方法

  • 更新时间2025-10-22
  • 点击次数126
小型离子溅射仪通过高能离子轰击靶材表面,使其原子或分子脱离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,其技术方法涵盖设备操作、工艺控制、材料选择及安全维护等多个方面,具体如下:  
一、设备操作流程  
开机准备  
打开水冷系统,确保冷却水循环正常。  
检查气路连接,使用氩气或氮气作为工作气体(黄金靶材可用空气,其他靶材建议惰性气体)。  
启动真空泵,将真空室抽至工作真空(通常为2-8Pa),极限真空需低于1Pa。  
样品与靶材安装  
打开真空室,放入样品台并调整与靶材的距离(建议20mm左右)。  
安装靶材(如金、铂、银等),确保靶材与阴极接触良好。  
参数设置  
溅射电流:通过调节针阀或电源控制,范围通常为10-50mA,精度1mA。  
溅射时间:0-600秒可调,精度1秒,根据膜厚需求设定。  
加速电压:固定或可调(1-3kV),电压越高,热损伤风险越大。  
启动与监控  
点击启动按钮,设备自动运行,实时显示溅射电流、电压、真空度等参数。  
观察真空室内辉光放电现象,确保等离子体稳定形成。  
结束与取样  
溅射完成后,设备自动破空,待真空室恢复至大气压后打开上盖。  
取出样品,关闭气路、真空泵和水冷系统,断开电源。  
二、工艺控制要点  
真空度调节  
真空度越低(压力越高),离子流越大,溅射速度越快,但原子结晶晶粒较粗,样品温升较高。  
真空度越高(压力越低),离子流越小,溅射速度越慢,但膜层致密性更好。  
工作距离优化  
靶材与样品距离越近,溅射速度越快,但热损伤风险增加。  
建议初始距离设为20mm,根据效果微调。  
热管理策略  
对热敏样品(如高分子材料、纤维)采用水冷或帕尔贴冷却样品台。  
磁控装置可偏转电子轨迹,减少样品热损伤(需额外成本)。  
三、材料选择与应用  
靶材选择  
金属:铝、钼、钨、铜、银、金等,用于导电涂层、电子器件。  
半导体:氧化锌、氮化硅、氧化铟锡等,用于光电子学、太阳能电池。  
陶瓷:氧化铝、氧化钛、氧化锆等,用于耐高温、耐腐蚀涂层。  
复合材料:金属/陶瓷、金属/半导体等,用于催化剂、传感器。  
气体选择  
黄金靶材可用空气作为等离子气源,其他靶材建议使用氩气或氮气。  
气体原子序数越高,动量越大,溅射速度越快,但膜层晶粒较粗。  
四、安全与维护规范  
安全操作  
禁止在真空泵长期极限真空下运行,防止反油污染真空室。  
更换靶材时,先旋松屏蔽环和压环螺丝,避免直接用力拉扯。  
若电压异常,拆下靶材并用细砂纸打磨接触面。  
日常维护  
定期清洁真空室,避免杂质影响镀膜质量。  
检查油雾过滤器,及时更换润滑油(首次使用需加注)。  
校验真空计和电流表精度,确保参数显示准确。  
五、典型应用场景  
微纳电子学:制备金属互连层、半导体薄膜。  
光电子学: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(如ITO)用于显示屏。  
传感器:在陶瓷基底上溅射金属电极。  
生物医药:制备纳米颗粒催化剂或药物载体。

联系我们

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中科科仪大厦2号楼4层

扫码添加微信

Copyright © 2025 北京中科科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Al Rights Reserved 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4061718号-1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管理登录   sitemap.xml

微信

联系

18611400087

联系
顶部